Project Description

02/08/2015
1、 祈禱與治療
我們需要天主特別的治療。每次當我們聆聽一段聖經時,我們進入到當時歷史的境況中,接觸當時的人,特別是主耶穌﹔同時,邀請主耶穌進入我們今天的家庭中,我們的生活境遇中。每當聽到聖經中主耶穌治愈疾病,驅逐魔鬼的故事時,總讓人興奮喜樂。我們也希望類似的治愈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,發生在我們的親友們身上。面對疾病,我們人常常顯得很軟弱。雖然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醫院,人數眾多的醫生,然而,許多時候,面對疾病,我們人總是無能為力。就是我們基督徒,也和受造物一同飽受煎熬。面對疾病,教友們常常會先祈禱,這是非常正確的,因為,我們的生命是天主的恩賜,在艱難中祈求天主是自然的正道。福音中記載,有人知道西滿的岳母病了,趕快告訴主耶穌。主耶穌上前去,握住她的手,扶起她來,治愈了她。我們首先看到對病人祈禱的善行。祈禱是最大的愛德,幫助人將生活的各個境況都與天主聯系起來。希望我們在每次彌撒中和個人祈禱中,都常常記得那些生病的兄弟姐妹。有些人健康順遂時,不大會想到天主。其實,病苦也常常把人帶回到生活的正道:信靠天主。
現代人不僅有身體上的病痛,也有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煩惱。心理和精神上的病苦常常比身體的痛苦更折磨人。在西方國家盛行的心理治療等近幾年也在中國開始流行。然而,任何外在機械性的調整,如果沒有回到人的本源,常常是治標忘本。人的本源就是天主。有些人也會誤會心理和精神上的病症為“附魔”。當然,這幾年附魔的個案也在世界各地增加,聖教會也在羅馬舉行了多次的驅魔師的培訓。從信仰的角度來看,每一種不正常的生活,無論是身體上的,心理上的,還是精神上的,其背后的“始作俑者”都是魔鬼。病苦大多數時候也是我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天主的治療,然而,主耶穌的任何治療都不單單是醫療,而是為重新引領人走在跟隨天主的正道上。

2、 病苦和信仰
疾苦和艱難,是我們信靠天主的時刻,也是反省我們信仰的機會。各種艱難和病苦常常會挑戰我們的生活,消弱我們的希望,無論是家庭,團體,還是個人信仰。祈禱后如果病情痊愈了,人都會感謝天主,皆大歡喜﹔如果病情沒有減輕,甚至加重,有些人的信仰就開始動搖,甚至宣布不再信仰天主了。我們能理解病人和家屬的心情。然而,在病情加重時,又選擇離棄天主,實在是徹底失望,全軍覆沒。在這裡我們看到人們“功用主義”的信仰觀:信仰天主就是為了對自己有用。許多人到聖堂的目的就是為了“祈福保平安”。這實際上是我們希望天主“成行我們人的旨意”。
我們到聖堂來的目的就是為朝拜天主,為尋求天主的旨意,為得到天主的生命。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,從領洗開始,我們已經不再屬於自己,而是活天主兒女的生命。我們不再隻是關注今生的生活,更關注今生和永生。我們不只是想到自己,也想到天主給我們的使命,想到我們周圍人的救恩。信仰就是和耶穌基督一起面對每天的處境,尋求天主的旨意,善盡我們的責任。我們信仰天主不是因為一切順利,而是因為天主是我們的生命,是整個人生的泉源。基督徒的福氣就是在任何境遇中,持守信仰,選擇和天主在一起。

3、 與人共沾恩許
分享福音是基督徒的自然生命。“我若不傳福音,我就有禍了”,這是保祿宗徒對自己生命的認識。這個“禍”不是“天災”,也不是“人禍”,而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,是基督徒的生活言行開始“非基督徒”了。不傳福音,就是基督徒生命萎縮的信號。我們基督徒失去活力的原因,一方面是自己祈禱生活的鬆懈,另一方面,也是周圍群眾習慣和潮流的影響。主耶穌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:“清晨,天還很黑,耶穌就起身出去,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”。隻有常常和天父保持新鮮的聯系,我們才不會迷失在群眾事業的功績中。
傳福音就是“為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”。在慶祝新年時,我們請親朋好友來分享美味佳肴,在傳播福音時,我們請眾人來分享天主賜給我們的恩許。有許多人在等待著我們去分享來自天主的福音喜樂。我們都是天主福音的宣傳員,像聖保祿一樣,我們要學習“對軟弱的人,我就成為軟弱的,為贏得那軟弱的人﹔對一切人,我就成為一切”。傳福音就是常常和天主生活在一起,就是對我們周圍人的處境敏銳體察,就是在任何環境中看到希望。
在福音的關照下,希望我們在每天的各種境遇中,特別是在病苦艱難中,常常祈禱,堅定信仰,聖化生活,弘揚福音。